《哲学笔记》 Философские тетради 列宁著。为1895年至1916年间在研读哲学著作和自然科学著作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谈谈辩证法问题》最早于1925年发表,其余部分在1929—1930年第1次刊载于《列宁文集》第9卷和第12卷中。从1933年出版的单行本开始称做《哲学笔记》。后经补充调整编入《列宁全集》第4版第55卷。1959年编入中文版《列宁全集》第55卷。该书由数十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构成。主要来自列宁的10个笔记本,其中8本写于1914年9月至1916年6月瑞士伯尔尼和苏黎世。1941年版《列宁全集》第38卷与过去各版的《哲学笔记》比较,增添了在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和舒里雅齐柯夫的《西欧哲学(从笛卡儿到马赫)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中及在德波林《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所加的批注和记号,增添了在普列汉诺夫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书上的批语,此外还增添了许多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札记。该书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史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小逻辑》等著作所作的摘要、札记、评语和短文,对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它在批判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认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观点。认为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世界观;作为人类认识史的总计、总结和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认识论;而作为关于人们借以进行正确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逻辑学(也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应当是“三者同一”的体系。提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所在,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范畴和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的“钥匙”。辩证法体系的安排和展开,应当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这一原则。该文提出的“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体现了列宁的辩证法体系的构思。对实践概念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它探讨哲学发展史上的各种哲学学说,指出其中的进步东西和历史局限性。在关于自然科学书籍的札记中,批判将科学与宗教调和起来的企图,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重大意义。《哲学笔记》带有未完成的性质。从准备材料来看,列宁原本打算写一本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专著,但这个打算未能实现。《哲学笔记》体现了列宁哲学思想的高度和水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哲学笔记》中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内容,于30年代最早传入中国,当时在毛泽东著作中已有反映。全书中译本1956年出版。从1963年开始,苏联开始出版《列宁全集》第5版,把《哲学笔记》作为第29卷,内容上也有所增改。根据这个版本,我国于1990年出版了由林利等人译校的新版《哲学笔记》。与过去相比,新版的主要变动是:编排体例作了调整,全书分为“摘要和短文”、“关于书籍、论文及书评的札记”、“读书批注”三部分。每部分都按时间顺序编排。并增加新的内容,如列宁读狄慈根《短篇哲学著作集》和斯捷克洛夫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生平与活动》两书的批注。纠正了过去版本中的若干错误。中央编译局新版的《列宁全集》,也作出新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