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刺 中国美学史用语。指诗歌等文学艺术所起的赞美称颂美好事物,讽刺丑恶事物的两种作用。《诗》有些篇章在表达作诗目的时,已涉及美、刺两端:“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这种对政治事件和人物进行赞美与讽刺的思想,在《毛诗序》中发挥成为“美刺”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表达了古代对诗歌社会作用的认识。为中国古代诗论中传统的美学思想之一。后发展为其他文学艺术门类、样式所共有的特征、功能,表现了对事物美丑的鲜明的审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