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 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 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获那不勒斯大学法学士学位。1699年任该校修辞学教授。1735年任那不勒斯查理三世王室史官。其历史哲学认为,由于人的意志决定行动,因而人类自己创造历史,人类也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找出历史的规律性,使历史成为一种“新科学”。他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认为人类历史就是这三个阶段的反复循环,并相应把语言分为三种:符号语言(又称神圣语言)、英雄语言(又称象征、比喻语言)、普通语言。把宗教看作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美学上,把历史发展的观念和方法引入美学研究。以人类的儿童时期比喻人类社会原始时期,以儿童的行为解释人类早期诗的创作及其想像的特点。认为儿童的行为与诗一样,主要是模仿活动、想像活动,充满形象思维,带有创造和虚构的性质。想像是诗的源泉,创造和虚构即诗的活动。人类原始时期的文化如宗教、神话、语言等都带有这一特征。指出形象思维具有两个基本规律。一是以己度物的隐喻,人凭自己的心理经验来体会外在的事物;一是由个别事物形成想像性的类概念或普遍性相,亦即形成典型。他第一个指出诗的逻辑和理智的逻辑之间的区别,反对以哲学取代诗。但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立起来,否定了文艺创造中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其美学思想在18世纪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但在19世纪末以来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表现主义到解构主义都受到它的启示。主要著作有《新科学》(172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