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运用数学工具研究、揭示事物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方法。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自然界许多系统,就其微观水平看,各组成部分表现为大量无规则的、偶然性或随机性的运动,但就其宏观的或整体水平看,则表现为一种严格的非偶然的规律性的运动,因此可用统计方法研究和分析这种随机现象的某些数量指标的分布或其平均值,找出各类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探明其中的规律性。统计方法包括统计平均值、抽样统计(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对象加以统计)、统计推理(由样本具有的某些属性推出总体具有的某些属性)等。它从系统的不确定活动中寻求其相对确定的状态,从系统的大量偶然性事件中寻求其必然性法则,体现了事物随机性与确定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它在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19世纪,波尔兹曼、吉布斯、麦克斯韦等人用统计方法研究分子运动,揭示了微观粒子系统概率规律即统计规律,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发展,打破了自17世纪以来牛顿力学的机械决定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20世纪20年代,统计方法应用于量子力学,用几率波概念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动状态,更深刻地统一了微观粒子波粒二像性。19世纪,统计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后,使该学科研究工作向定量化、精确化方向发展。孟德尔、摩尔根等人用统计方法研究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发展了传递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