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 亦作《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专门解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旧题战国时公羊高撰。初仅口说流传,五世相口授,“至汉景帝时,(公羊)寿乃与齐人胡母子都(生),著于竹帛”(唐徐彦《公羊传疏》引戴宏《序》)。所记史事较简略,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汉武帝时设为五经博士之一,治《公羊传》的学者大增。西汉董仲舒曾作《春秋繁露》,专治《公羊传》,发挥“大一统”、“张三世”、“更化”、“改制”的《春秋》“大义”,又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是以《公羊传》遂成为汉代今文经学的主要经典。为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历代今文经学家常用作议论政治、褒贬人物的依据。注释有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唐徐彦《公羊传疏》(均收入《十三经注疏》)、清陈立《公羊义疏》(有清刻本及排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