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发展史》 任继愈主编。1983年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7卷。至1994年已出版4卷。《导言》称:因“不能满意”,6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并力求反映以后某些“观点有了改变,认识有所前进”而编写。根据建国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全面理解列宁的哲学史定义,断定: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又主张不能离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讲认识的发展。“着眼于中国哲学逻辑的发展过程”,考察了中国哲学史的三个特点:(1)“封建社会的哲学历史最长”,但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史中自然哲学的成分很少”。(2)“神学化了的儒学占有极大的优势”。指出儒学发展为儒教,经历了千余年的过程,其间“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在汉代,“董仲舒、《白虎通》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第二次改造在宋代”,“理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儒教的完成”。(3)“有光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传统”,“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哲学史的精华”。全书体例结构比较严密,涉及的内容广泛,也注意了详略选择得当。所引材料翔实、丰富。对论述的哲学问题,大都在总结概括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意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另外也介绍了各种代表性的争论意见和不同看法,有助于读者的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