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Civitas Dei 亦译《天都》。古罗马奥古斯丁晚年著。用拉丁文写于413—426年间。基督教最早的历史哲学代表作。旨在批驳罗马异教者对基督教的指责。从善恶两个对立的概念出发,按照《圣经》,描述代表善的“上帝之城”(亦称“天上之城”)与代表恶的“人间之城”(亦称“地上之城”)两个对立阵营的斗争,提出“上帝之城”必胜、“人间之城”必败的历史发展规律。全书共22卷,1—10卷论证罗马城之被摧毁,在于崇拜假神,以致人性败坏,道德沦亡。信奉基督教之真神能辨明是非,弃恶从善,把握真理,永享太平。11—22卷论述“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城”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代表“天上之城”的基督教会与“地上之城”的国家是相对立的,然而并非敌对,也并非一切国家都恶,只是“地上之城”必然消亡,人类应当归向充满善良、友爱、真诚和光明的“天上之城”。本书为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教会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