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义 mysticism 关于实在的最后真理只能从神秘经验或从非理性的神秘直觉得到的理论。实在的性质不能表达,也不能以任何经验的理性的方式体验到。印度的瑜伽派的修行方法,强调调息、静坐,带有神秘主义成分。吠檀多派提出的“梵”与“我”之间的直接联系,以及中国禅宗的参禅、入定等均带有神秘主义的性质。与基督教有关的神秘主义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绝对的统一。上帝即太一。上帝无限完满、包容一切,但又是不可理解、不可言说、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深不可测的神秘物。他们中有的把“逻各斯”神秘化,把它与犹太教的天使魔鬼、柏拉图的理念、斯多亚学派的世界灵魂相糅合,看做是上帝智慧的体现,认为上帝正是通过“逻各斯”,从混沌的质料中创造出时间、空间和感性世界。有的则认为太一是通过神秘的流溢派生万物,就像太阳放射阳光、火发出热、香的东西散发香气一样,自身完满的太一首先流溢出心智,心智流溢出宇宙灵魂,再由宇宙灵魂流溢出宇宙万物,所以太一是一切存在的父亲。流溢说虽是神秘的,但包含着一和多、无限和有限、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思想。他们认为认识的目的是净化灵魂,使灵魂脱离情欲和罪恶,认为物质是最低级的,是一切罪恶之源,故反对人们去研究现实世界,主张通过沉思和启示,达到神人合一的出神状态,直接与上帝沟通,进入纯洁和幸福安宁的境界。以后这种神秘主义又发展为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形成了为基督教神学辩护的非理性派和具唯物主义因素的泛神论神秘主义。参见“中世纪神秘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