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美学 sociological aesthetics 亦称“审美社会学”。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出现于19和20世纪之交。代表人物有芬兰希尔恩、德国的许金(Levin L. Schücking)、法国的拉罗、美国的豪塞尔等。基本特点是把审美和艺术现象放在社会历史领域加以考察。希尔恩从社会学角度考察艺术的起源,认为艺术中的情感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其中理智和意志的成分超过自发的精神冲动;艺术作品中不仅有审美因素,还存在着传达信息、鼓舞士气、保持记忆和吸引异性等社会性实用的动机。许金着重探讨时代的群众普遍的审美趣味。认为趣味同时代精神相联系,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它决定着每一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和批评家的评价的基本方向。拉罗认为美学应考察艺术创作中个人的和社会的种种条件,包括艺术的诸非审美条件,美学因此是数学的、生理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美学,最后才是审美的或技巧的美学。豪塞尔认为生活的整体性与艺术的整体性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辩证关系,艺术是社会的产物,是对生活的解释,社会也是艺术的产物。主张社会学美学坚持意识形态观点,按照艺术的实际来源来解释一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看法,并强调“心理学依靠社会学”的原则。代表作主要有《艺术的起源》(希尔恩)、《文学趣味的社会学》(许金)、《艺术与社会生活》(拉罗)、《艺术史的哲学》(豪塞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