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 intuition 人的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能力。一般指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过程而直接获得知识的认识能力。对“直觉”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不同解释。17—18世纪的唯理论哲学家,大都认为直觉是人的理智的一种活动,通过它能发现作为推理起点的无可怀疑而清晰明白的概念;理性直觉是理性认识活动的最高表现,是逻辑思维的前提和结果。笛卡儿指出,直觉是“从理性的灵光中降生的”,是一种与演绎推理不同的认识能力或思维形式。但笛卡儿否认直觉认识的感性来源。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直觉是一种最重要的认识能力,只有通过直觉,“才可以直接认识一件事物的正确本质而不致陷于错误”,通过它才能使人认识到无限的实体或自然界的本质。莱布尼茨把认识自明的理性真理的能力称之为直觉。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和心理学中(特别是现代),直觉又常被看作是一种神秘的、与逻辑思维的实践不相容的非理性的认识能力。雅可比认为直觉是对于绝对者(神)的直接顿悟。柏格森从非理性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尼采以直觉与理性相对立,强调直觉是判断真理的标准。S .弗洛伊德把直觉当作一种潜意识的、构成一切创造活动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直觉并不神秘,它是建立在实践和逻辑思维基础上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任何直觉,都离不开实践,也都有赖于理性分析。直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某一问题时,在头脑中突如其来产生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另一种是人们在机遇观察中闪现出某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直觉的产生虽然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但决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通过实践,取得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对一个问题的反复思考,是产生直觉的必要条件。直觉是以逻辑思维的凝缩形式进行思考的继续。在科学认识(发现、发明)过程和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直觉有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