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壁德 Irving Babbitt1865—1933 美国文艺评论家、教育家,新人文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毕业于哈佛大学。1919年留学法国,后回国任哈佛大学教授。曾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理论作专门分析,提出用“人的法则”取代“物的法则”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进步,以及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革新文学都遵循着“物的法则”,损害了人文主义的原则。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类的本性要求即理性、道德意志和想像力,注重内心生活,维护美的含义和高尚,摒弃外在的功利主义活动。在文艺批评上,反对自我表现,主张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即克制原则。认为运用这种标准是批评家的主要美德。其美学思想在强调人性、理性、道德,反对“物的原则”这一点上有一定意义,但他在政治上则表现出严重的贵族色彩和保守倾向。其美学观点在20年代美国大学中发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新拉奥孔》(1910)、《近代法国批评界的大师》(1912)、《卢梭和浪漫主义》(1919)、《批评家和美国生活》(1928)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