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 约前385—前337 战国中期法家。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韩昭侯八年(前355)被任为相,直至终年,使韩“国治兵强”。其学本于黄老,而重“术”,号称“刑名”,要求“循名以责实”,“尊君卑臣,崇上抑下”(见刘向《别录》)。主张君王“示天下无为”,把术藏于胸中,以驾驭臣下。只能由君王以“独视”、“独听”、“独断”的手段来统治(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而不容许大臣“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大体》)。认为概念可以反映一切事物:“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同上)司马迁称“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其著作《申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六篇,已失传。现仅存唐《群书治要》所辑《大体》一篇。另有片断文字散见于《艺文类聚》、《意林》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