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冲动 德 Lebensdrang 德国舍勒的哲学人类学基本概念。意谓全部有机界最终的还原,指人内部状态表现的任何运动,是内在的、有中心的、有自我限制能力的。舍勒使用这一概念,是为区别无机界强大的、混沌的、无中心和自我的状态。认为无机界最终可还原为某种冲动或欲望,而有机界最终存在的是一种生命冲动的欲望。是有机界生命内部状态的表现,它总是存在某一生命的具体存在之中,是一种有限的、自我限制的冲动。它自我运动、自我形成、自我区别,是自在和自为的存在。作为有机界的最根本的生命力量,是在生命进化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它既不来自上帝,也不由某种精神理念所派生。生命冲动渗透于有机界的植物、动物和人之中。具体表现为感性冲动、本能、习惯和实践理智等四种心理形式。感性冲动是生命无意识的需求,无对象的趋向、无客体的感觉,是生命所具有的纯粹向外趋向性。本能是生命的某种合目的有效行为,从生命的自然需求出发以吸引和排斥的方式与环境发生感性的联系。习惯性行为指生命的联想记忆能力,使生命在变化的环境中丰富化和多样化成为可能。实践理智是生命冲动的最高形式,指生命的某种选择能力以及在选择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舍勒认为,生命冲动是人的基本结构之一,但在生命冲动的范围中,人无法与动物区分,无法提升为个人。因为在实在领域中,生命冲动虽然具有自我实现的强大力量,有着丰富而变幻莫测的发展方向,但它受到自然的、生物的、心理的、环境的多方面限制,最终逃脱不了生长发展过程的结果——死亡。故生命冲动要成为完整人的基本结构必须与精神相结合,必须使自己精神化,即生命精神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