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 mode of production (1)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首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一般把生产方式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或“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方式。斯大林则表述为: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见《列宁主义问题》)。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是劳动的自然过程和劳动的社会过程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面貌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或迟或早地引起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它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人类已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五种生产方式,与此相应,人类历史也划分为五种类型。(2)指劳动方式。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中指出:“工场手工业(与机械工场或工厂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与分工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工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38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也有“工厂生产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86页)的提法。这里的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是劳动技术组合方式和劳动社会组合方式的统一。根据这一观点,可将生产方式分为手工的生产方式、机器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商品生产方式、直接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等等。(3)指生产关系。如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