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现象学宗教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现象学宗教 religion of phenomenology 德国舍勒的宗教哲学。因应用现象学方法而得名。其基本思想主要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著作中提出。其基本特点是从对神出现在宗教情绪、行为中的方式这一现象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神学的结论。认为宗教情绪和行为是一种独特的、不能归结为任何别的心理现象的精神行为,它们只能和呈现在这些行为中的对象同时得到描述。人们日常会有的个体的虚无感和自身是一个被造物这两种情绪,是基本的宗教情绪和行为,意味着接受一种非己的力量为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神。它相对于个体的相对性来说是绝对性,相对于被造物来说是造物主。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关于神的知识是宗教的认识,它比关于神的形而上学的认识更丰富。形而上学的认识依据思辨的推论,从一切相对存在中看到相对的非存在,从而断定一切相对的东西必然以绝对的东西为基础,绝对的东西是一切相对的东西的第一原因。形而上学关于神的认识止于绝对性,任何关于绝对性的进一步描述都将超出形而上学合理推论的范围。宗教的认识则能揭示神的丰富特性的起源:通过宗教的行为,神作为绝对和神圣的东西被给予以后,人们可以进一步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精神、理性、意志、爱等行为的绝对对象的性质追加到宗教行为的对象上去,想像出神的东西的本质。这说明神的特性是从世界的本质特征中按相似推论出来的。在这个启示的基础上,人们得到了许多有关神的规定性,主要涉及到支配着世界的数、时间、空间、量等维度,绝对的唯一性,永恒性,无处不在和不可测度性等,最后,导致存在着全知全能的神的信念。虽然对神的形而上学的认识和宗教的认识之间在对象、行为和价值方面有区别,但这并不妨碍两者的符合和统一。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对人类精神的统一的洞察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对宗教的意向对象和形而上学的意向对象在存在方面的同一性的洞察之上的。舍勒的神学理论中还包括对多种可以转化为宗教行为的日常体验的分析。如:诚、忏悔、恳求、感恩、赞美、崇敬和服从等,他认为只要这些日常体验行为发展到不以有限的经验对象为满足的地步,亦即发展到以绝对为其对象时,就变成了宗教行为。只要这些体验存在于人的深处,人在其本质上就是在实行宗教行为,而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精神生活必定都有对神的信仰,而是表明每一个有限的精神不是信仰神就是信仰某一偶像。舍勒在后期著作中通过对精神和冲动的关系的研究,放弃了人格的、超越的,同时又是精神的和全能的神的观念。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