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环境伦理学
类别 哲学
释义 环境伦理学     environmental ethics

又称“生态伦理学”或“大地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的学问。从20世纪初叶起,由于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引起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交往中的道德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1923年,法国哲学家施韦泽在《文化与伦理》一书中提出了“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1949年,美国著名环境保护工作者莱昂波特的名著《沙郡年鉴》出版。在此书的第三章《大地伦理》中提出了尊重、保护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生态伦理思想。《大地伦理》被称为“现代环境伦理学的经典之作”。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的某些盲目行为,使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危及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迫使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价值和行为方式进行认真的道德反思。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伦理学理论逐步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辛格(P.Signer)的《动物解放》(1975)、帕斯莫尔的《人对大自然的责任:生态问题和西方传统》(1974)、罗尔斯顿的《存在一种生态伦理学吗?》(1975)、纳斯的《浅层与深层,长序的生态学运动》(1973)、巴博尔的《西方人与环境伦理学》(1973)、洛夫洛克的《盖亚:对地球上的生命的新理解》(1979)等。国际环境伦理学专业杂志《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也在美国创立出版。到80年代,环境伦理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泰勒的《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1981)、《尊重大自然的伦理学》(1981),雷根的《为动物权利的辩护》(1985)、《根植地球:环境伦理学新论》(1984),曼尼的《环境伦理学与罗尔斯的正义论》(1981),迪伏和塞逊斯的《深生态学》(1985),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1988)等。欧美一些国家已把环境伦理学引进学校教育计划,不少大学开设了专门课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还制定了《工程师环境伦理准则》、《林业工作者大地伦理准则》等。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哲学、伦理学界开始关注和重视对环境伦理学问题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开展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当代人对未来世代人在环境保护上的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一般道德原则和具体行为规范;环境道德的评价标准;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公正等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7 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