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爱尔维修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爱尔维修 Claude Arien Helvétius1715—1771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生于宫廷御医家庭。早年在耶稣会主办的学校学习。1738年,任总包税官,进入上流社会,与当时著名学者广泛交往。他在巴黎的“沙龙”成为进步思想家经常聚会的场所。1751年辞去官职,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和著述,参与狄德罗《百科全书》的编撰与出版工作。1765年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Ⅱ,1740—1786年在位)的邀请去普鲁士访问,他期望通过“开明君主”实现政治改革。在哲学上,认为哲学的学派的斗争,实质上是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两种不同哲学体系的斗争。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经验论传统。赞扬洛克把人们领出谬误的迷途,引向真理的大道。但反对其自然神论,认为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总和”。提出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是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认为人们的认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否定洛克的“内省经验”。强调感觉使人们有可靠的知识,否则人们就不能相互了解和交流思想。但夸大了感觉的作用,把人的全部精神活动都归结为感觉,认为人们的思维活动只是整理和比较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异之处,相合之处和不相合之处。从而认为一切判断都无非是一种感觉。在社会政治伦理观上,认为人们必然要逃避肉体的痛苦,寻求肉体的快乐,力图保存自己,谋求自己的幸福。这种感情就是“自爱”。自我牺牲也可以从自爱得到解释。自爱是人类永恒的、普遍的本性,也是支配人类一切行动的唯一准则。指出功利主义的伦理原则,认为道德必须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并强调“公共利益是最高的法律”。认为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一切构造得同样完善的人,都拥有获得最高观念的能力,人们在精神上的种种差异是后天环境的产物。这种环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认为要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首先要改善政治法律制度。而完善的政治法律取决于人,即天才人物。主张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最高执政者仅仅是受托于人民。如果人民的基本人权被剥夺,人民就有权起义。他的理论促进18世纪法国的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且深刻影响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形成。主要著作有《精神论》(1758)、《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3)。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