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泽蕃山 1619—1691 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哲学家。名伯继,原姓野尻,字了介,号蕃山、息游轩。16岁仕于芳烈侯池田光政(1609—1682),后辞职,就学于中江藤树,信奉阳明学。27岁再仕于池田光政,并改革藩政,因其主张触犯幕府官学而遭迫害,被迫辞官隐居。自称“既不取于朱子,亦不取于阳明”。以“太虚”为世界本原,又将“性”、“心”等同于“太虚”,指出:“吾心即太虚也。天地四海亦在吾心中”(《集义和书》)。推崇“孝德”,将孝视为“太虚神道”,为“万善之渊泉,百行之根源”、“天地万物一体之理”(《孝经小解》)。批判日本传统的神道,以传说的三种日本神器(玉、镜、剑)代表“仁”、“智”、“勇”三德,倡导建设适合于“日本之水土”的“太虚神道”。攻击朱子学的“礼”、“法”等教条为“死学”。批判佛教背弃人伦与妄信轮回,提出应对寺院僧侣加强管束。政治、经济思想上主张农兵论。主要著作有《集义和书》、《集义外书》、《大学小解》、《孝经小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