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派 Saivism 印度教派别之一。以崇拜主神湿婆而得名。汉译佛典称之为“涂灰外道”、“髑髅外道”、“大自天外道”。有些学者认为湿婆派渊源于公元前后产生的兽主派。4世纪后得到发展,在7—8世纪商羯罗奠定其理论基础。有很多分支,主要有:(1)克什米尔湿婆派,9世纪中叶以后流行于克什米尔地区。遵奉六十四种经典。认为,湿婆通过一种性力(精神力、欢喜力、欲求力和活动力)而显现为个体灵魂(我)以及杂多的现象世界。否定吠檀多不二论的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实的思想。提出个体灵魂要经过若干次的“再认识”才能与湿婆合一,从而获得解脱;(2)林伽派,又名勇者派,因崇拜林伽(生殖器)而得名。否定吠陀的权威和业报轮回的学说,反对偶像崇拜、种姓对立和歧视妇女,但遵从婆罗门教所规定的修持制度。是南印度最有影响的派别;(3)圣典派,可分为梵文圣典和泰米尔文两支。着重理论研究,宣称宇宙有三种基本的实在,即神(湿婆)、个体灵魂(我)和物质。物质世界展现为三十六种现象或范畴,是一种虚幻的显现。人只有摆脱无明,消除业障,才能逃脱轮回之劫,与有无限知识和活力的湿婆合一,达到解脱。主要盛行于泰米尔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