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R. 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哲学家。生于加尔各答市地主兼商人家庭,属婆罗门种姓。1901年在圣蒂尼克坦(Santiniketan)创办学校(即印度国际大学前身)。1913年因《吉檀迦利》的创作成就获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曾访问中国。1925年任印度哲学大会主席。在哲学上,继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论传统,认为世界本原是一种绝对存在,称为“梵”、“世界意识”或“无限人格”。梵是有限和无限,有形和无形、有属性和无属性,一和多的统一;既存在于时间、空间和因果。但反对传统吠檀多的世界虚幻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真实的,并按自身规律运动。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矛盾的现象,但又认为矛盾是暂时、相对的,统一和谐才是永恒、绝对的,主张通过“泛爱”调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在认识论上,把真理分为两种:自然界真理和心灵真理。认为科学和分析方法只能探求自然界真理,直觉方法才能证悟心灵真理。在美学上,主张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为广大民众服务。对人生持乐观主义和积极入世思想,认为生活和大自然本身充满乐趣;人只有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主要著作有《生命的亲证》、《人格》、《创造的统一》、《人的宗教》、《国家主义》、《文明的危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