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亦译“波芙娃”。法国哲学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存在主义者。女。就读于巴黎大学。1929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同年结识萨特,后成为他的同道和终身伴侣。曾在法国教授哲学。信奉萨特的本体论学说,又据此着重考察了道德现象。她的小说《女客》(1943)、《他人的血》(1944)、《凡人皆有死》(1946),涉及到了人与他人、人生偶然及自由与责任等存在主义论题。所撰论文《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1947)是对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发挥。认为自由选择是最高的善,又主张“他人”也应享有自由,这样才能使自由这个概念有具体意义。战后她积极从事女权运动,1949年发表《第二性》,站在现象学-存在主义的立场,认为并非身体器官的差异造成了男女间的本质差别,具体存在的是由主体所体验的身体,妇女只有当她感觉到自己是女性的时候才成为女人,这种感受更多取决于他人的态度,而任何生物的、心理的或经济的命运都不足以决定妇女在社会中的面貌。她的四部自传体作品《一位规矩少女的回忆》(1959)等以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她本人的经历,提供了有关法国存在主义运动及各色人物活动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