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伊提乌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约480—524或525 亦译“鲍依修斯”、“波爱修”。古罗马晚期政治家、哲学家。受东哥德王狄奥多里克(Theodoricus,474—526年在位)重用,公元510年任执政官,后因涉及谋叛案件入狱,并被处死。在哲学上,折衷基督教神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学说。在对波菲利的《导论》的注释中,讨论了属和种是否有独立于具体事物的存在。认为共相存在于事物之中,但共相本身是非物质性的。由此引起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他在狱中曾作《哲学的慰藉》,宣称任何灾难甚至死亡也不能剥夺人真正的幸福,这就是与神交往,表述了以认识神为至善、以哲学沉思为莫大安慰的思想。在逻辑上,用拉丁文翻译并注释了《范畴篇》、《解释篇》,遂使当时西欧学者能了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对中世纪早期的逻辑学影响极大。还译有波菲利的《导论》。他创造和引用了许多拉丁文逻辑名词术语,沿用至今。提出了对当关系理论和三段论公理。把直言三段论表述为推理模式而非亚里士多德所用的条件命题。研究了复合命题及其某些等值规律。对假言命题作出了新的分析,认为每一假言命题,或者是借助联言,或者是借助选言构成的。对逍遥学派与斯多亚学派之间的争论,波伊提乌倾向于前者,这对逻辑学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其著作影响深远,将古罗马哲学、逻辑学与中世纪哲学、逻辑学衔接了起来。现存著作还有《论直言三段论》、《论假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导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