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论 pangenesis 认为遗传物质存在于机体各个部分的一种假说。由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出。泛生论的思想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原理:生殖物质来自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德谟克里特认为生殖过程中释放出的胚种由原子组成,这些原子组成的部分都是按照双亲的身体预先形成的。希波克拉底进一步强调生殖物质是由体内所有的体液形成的,体液是遗传性状的负荷者。达尔文在解释遗传和变异问题时复活了希波克拉底的遗传原理,重新命名为“泛生论的暂定假说”。认为生物体各个部分或各个细胞都释放出特定的自身繁殖的粒子,称为“芽球”或“泛子”。这种粒子能在身体内自由流动,进入生殖器官,加入到生殖细胞中去,传递给子代。个体的各种性状是由来自亲代的芽球所决定,但并不是所有遗传下来的芽球都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芽球以休眠的状态传递给子代所致。生物的变异是由于各种芽球相对比率的变化(有的芽球不足,有的过剩,有的转位以及有的长期休眠的芽球的再发育)造成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生物机体的影响可使芽球发生变化,亲代的获得性状可传给子代。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rancis Galton, 1822—1911)曾把芽球称为“血统”。泛生论已被现代遗传学家所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