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夫 Adam Schaff1913— 波兰哲学家。1935年毕业于里沃夫大学。1936年在巴黎政治学校毕业。1945年在苏联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1948年在洛兹任教授。1946年参加创办《哲学》杂志。1948年起任华沙大学哲学系哲学教研室主任。1950—1957年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党校校长。1952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通讯院士。1957—1968年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1961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84年被开除出波兰统一工人党。主要从事历史哲学、认识论和语言学(语义学)问题的研究。认为人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其中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指出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幸福的形式中才能实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它主张铲除造成人类不幸的社会根源,推翻使人受屈辱、被奴役的一切关系。认为社会主义要使个性自由发展,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享受幸福。在异化问题上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含义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异化是由特定的社会条件孕育的。马克思研究异化问题是为了消灭异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消灭私有制和分工,就能消除异化。但又认为异化有超越社会形态的性质,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有关系,并把“异化”概念当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现象进行分析。在认识论上,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把真理和谬误分开。在语言学方面,认为概念的思维和语言有密切联系,使用语言常常就是思维,因为语言符号就是思想的承担者。认为结构主义是由于科学发展的某些规律和需要而产生的,但不应盲目地顺从它,对法国的结构主义持批判态度。主要著作有《马列主义真理论的若干问题》(1953)、《人生哲学》(1961)、《语义学概论》(1961)、《马克思主义和个人》(1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