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民粹主义
类别 哲学
释义 民粹主义     英 populism;俄 народничество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主要代表有拉甫罗夫和米海洛夫斯基等。因他们以人民的“精粹”自居,提出“到民间去”发动农民推翻沙皇制度,因而有“民粹派”之称。初萌芽于40年代,以赫尔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村社社会主义”思想为先声。早期活动于俄国农村分化尚不发展的时期,其成员大多是农民革命者,主张土地民主,使土地关系摆脱农奴制的束缚;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认为只要发展农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和农村两极分化的加剧,民粹派内部逐渐分裂。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德等人转向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民粹派,并于1883年在瑞士日内瓦组织成立了“劳动解放社”。另一部分人则在分裂后于1879年成立了“民意党”,主张脱离群众的个人恐怖策略。90年代民粹派演变成为对沙皇进行妥协、赞美富农经济的自由主义民粹派。20世纪初,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自由民粹派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业已瓦解,大部分人倒向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阵营。民粹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在哲学上,民粹主义把40年代德国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的英雄史观、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实证论、新康德主义等拼凑在一起。它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主张主观社会学,不是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去考察和研究社会现象,而是从“人类天性”出发,认为理想制度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社会历史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人类的进步是“批判地进行思维的人物”活动的结果,群众是“停滞不变的堕性的力量”。列宁、普列汉诺夫等都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批判。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