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命题 modal proposition 亦称“模态判断”。一切含有模态词(如“必然”、“可能”、“偶然”、“必须”、“相信”、“知道”等)的命题。由于“必然”和“可能”是两个最基本的模态词,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模态命题多指包含有“必然”或“可能”这两个模态词的狭义模态命题:必然命题或可能命题。例如:“金属受热必然膨胀”、“火星上有生物是可能的”、“可能明天要下雨”等都是模态命题。如果我们用符号L表示模态词“必然”,用符号M表示模态词“可能”,用符号p表示命题。上述例句就可以用符号表示成Lp和Mp。如再加上逻辑运算否定词(用符号表示),就可交叉得到以下四类基本模态命题: Lp(必然p),表示必然肯定模态命题。 Lp(必然非p),表示必然否定模态命题。 Mp(可能p),表示可能肯定模态命题。 Mp(可能非p),表示可能否定模态命题。 非模态命题只是断定了事物情况的存在,而在模态命题中,则进一步断定了事物情况存在的必然性或可能性。模态命题按其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还是仅仅表示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同确实性程度而可分为客观的模态命题与主观的模态命题。关于模态命题的范围,历来有不同的意见。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模态命题,只包括必然命题与可能命题。康德所讲的模态命题,则包括必然命题、可能命题与实然命题。20世纪以来,提出了更多的模态命题形式,除了必然命题与可能命题外,还有在命题中包含了“应当”、“允许”、“相信”、“知道”等模态词的广义模态命题,如规范命题(如“应当p”、“允许p”)、信念命题(如“相信p”)、认知命题(如“知道p”)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