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说 imitation theory 西方艺术起源理论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模仿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德谟克里特认为人类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不仅模仿美的外形,还能模仿人的性格、精神方面的特质。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艺术又模仿现实世界,是影子的影子。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艺术起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不仅模仿事物的外形和偶然现象,更重要的是模仿其必然性和普遍性。古罗马贺拉斯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艺术不仅模仿生活,还要用虚构、想像进行再创造。意大利达·芬奇认为艺术“师法自然”,像镜子那样,如实反映各物体的许多色彩。法国狄德罗强调模仿的创造性,模仿中真与美的统一。要求撷取自然程序所容许的异常组合并揭示其中的必然联系。德国歌德认为艺术模仿应从特殊性出发反映普遍性。这是模仿说的一个重要转折。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又进一步提出艺术首要的社会功用是“再现生活”,同时还“说明生活”、“判断生活”。他反对对现实作自然主义的模仿和仅从形式上模仿,而要反映生活内容,通过活生生的个性、个别事实表达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有关于模仿说的思想。《吕氏春秋·古乐》记述古乐时,有帝尧“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之说。“效”,即模仿。“师造化”、“师自然”、“师物不师人”即主张模仿现实,而不是模仿别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