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格式塔心理学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心理学理论和流派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为形状、形式、被分离的整体,因此亦译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一词,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菲尔斯(Christiam von Ehrenfels, 1859—1932)提出。后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Max Wertheimer, 1880—1943)在《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1912),首次提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在《格式塔学说的研究》(1921)中详细论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的标志。柯勒(Walfgang Köhler, 1887—1967)在《人猿的智力测验》一书中,首次提出“顿悟”学习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1929)中批判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内省主义心理学。考夫卡在《心理的发展原理》(1921)中,批评行为主义学派的“试误”学习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中,将格式塔理论加以系统化。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意识的整体组织性,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元素。其基本思想为:经验和行为是整体性的反应,整体特性是有组织的各部分的组织性,它大于各部分的总和。认为(1)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被分离的整体。学习过程、复视过程、努力过程、情绪过程、思维过程及动作等等都是整体反应,它们都取决于作为整体的情境。(2)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情感或环境是“生理场”、“心理场”、“行为场”等等。(3)机体不是凭借局部的和各自独立的事件来对局部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而是凭借一种整体性的过程来对一个现实的刺激丛进行反应,提出“刺激丛——(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对组织结果的反应”公式,引进神经系统(包括意识)的主动作用,反对行为主义把行为分析成“刺激-反应”基本单元。(4)由于大脑具有组织作用,因此大脑过程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主体”不再是机械的被动反应。(5)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认为的盲目的、点点滴滴的试错过程,而是建立在对整个问题思考,经过重新建构而产生的“顿悟”。格式塔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并拓展到科学哲学等领域。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