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施 Karl Korsch1886—1961 德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先后在慕尼黑、耶拿、柏林等大学学习。是“自由学生运动”组织的成员之一。1910年在耶拿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12年在伦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加入费边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参军。战争结束后,先后任耶拿大学讲师、教授,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的革命活动,1920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3年担任德国共产党驻议会代表和德国共产党理论杂志《国际》的主编。后因在共产国际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而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异端。1925年2月被德国共产党撤销《国际》主编职务。1926年3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全会德国委员会会议上,受到批判。同年4月被德国共产党开除。1936年迁至美国,1945—1950年在纽约国际社会研究所工作。50年代起陷入悲观失望,终于抛弃了同马克思主义的任何联系。早期的重要著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密切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认为没有哲学上的总体的眼光,就不能准确地领导革命去获得胜利。他从“总体理论”出发,强调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是经济、法和国家、意识形态的综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纯理论的知识体系,而是对以各种方式唤起的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反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对列宁学说提出了非难,认为列宁把认识论理解为一种消极的反映论,指责列宁及其后继者把列宁的哲学变成了评价一切科学发现的司法权威。后期的重要著作《卡尔·马克思》(1938)提出要以最新的历史事变来阐发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原则。这些主导原则是:历史具体性的原则;批判的而不是实证的原则;实践转变的原则。著作还有《什么是社会化?》(1919)、《工厂委员会的劳动法》(1922)、《唯物主义历史观》(1929)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