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1892—1940 德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早年攻读神学与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特别受到马克思的文化理论的影响。1926—1927年访问苏联,1930年后,在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工作。1933年纳粹执政后,于1935年起流亡到巴黎。1940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侵占巴黎后,在盖世太保的追捕下自杀身亡。其哲学研究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批判(尤其是对法西斯主义及其哲学基础——生机论的批判)、认识论(主要是真理问题)和历史哲学。他关于历史哲学研究的手稿、残片、笔记经德国学者R.梯特曼整理后,引起西方理论界的广泛兴趣。认为从维科到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都肯定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过程是进步的,但事实上人们并不能从历史上发现任何进步。相反在犹太人的救世主义传统中,有一种从精神上对救赎的思考,这种精神上的救赎应该和社会解放是一致的。试图把历史唯物主义和救世主义结合起来。美学理论上,认为20世纪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与手工劳动社会相对应的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古典艺术走向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以普遍的费解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如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和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提出描述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交替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艺术的演变由艺术生产力决定,艺术生产力是由创作技巧组成的,现代艺术的出现,是创造技巧的革命。认为20世纪这一历史时期使人类艺术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更,作品价值由膜拜转为展示,由有韵味转为机械复制,由美转为后审美,等等。主要著作有《德国浪漫派中的艺术批评概念》(1920)、《德意志悲剧的诞生》(1928)、《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写成,1963年问世)等。1980年德国出版《本雅明全集》(12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