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F.A. 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 德国哲学家,早期新康德主义代表之一。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苏黎世大学和马堡大学。在马堡大学积极进行复活康德学说的活动。认为康德是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不仅克服了以往哲学特别是唯物主义的缺陷,而且为以后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康德哲学的关键部分是关于理论理性的学说,通过这一学说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即由主体依赖对象转变为对象依赖主体。声称并非简单地回到康德,而是利用19世纪上半期感官生理学的发展来重新解释康德的学说,认为这一发展证明了在康德那里还只是一般地提出、尚无科学根据的观点:人的一切感觉和认识并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的感官的结构的产物。由于器官的组织不同,对同一对象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既然我们的感官知觉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我们器官的结构,那么我们的全部经验,也就都是由心理组织决定的。一切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都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人的组织器官所决定的。由此否定康德的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说法,认为它只是一个用来表示人的认识的极限概念。社会政治观接近资产阶级自由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进步,认为同情和利害是人类行为的两大动力,历史就是个人追求自由和利益的历史,专制政权和特权阶级是以全体和社会的名义对个人的压抑,妨碍了历史的进步。投入当时的工人运动,并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交往,但他所遵循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向往的社会是以爱和同情为原则的伦理学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著作有《工人问题》(1865),《唯物主义史》(1866—187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