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有限与无限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有限与无限 the finite and the infinite 反映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辩证性质的一对哲学范畴。有限指有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一定限度的、有始有终的。无限指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限制、无始无终的。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最早把这对概念引入哲学。认为“无限”是没有质的,因而也是没有界限的东西,但却“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和元素”。“这个包容一切世界的始基是永恒的和无始无终的。”“凡是产生出的东西都要消灭,而一切毁灭都是有限的”(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有限和无限作为他们提出的十对对立范畴之一。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古代对无限的认识,肯定无限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时间的本性是无限的,量是无限可分的,生灭是无穷尽的,人的思想不能设想任何穷尽。康德认为当理性企图对本体有所认识时,必然陷入二律背反: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限的,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黑格尔系统阐述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他区分了恶无限性和真无限性两种概念。认为恶无限性在质上和有限对立,和有限没有联系,有限是此岸,无限在彼岸,无限在有限之上,在有限之外。有限物自身质的规定中的否定本性决定了有限物必然发展为无限物。因此,“真正的无限毋宁是‘在别物中即是在自己中’,或者从过程方面来表述,就是:‘在别物中返回到自己’”(同上)。黑格尔关于有限与无限的内在统一和无限性只有在有限东西的统一中才能理解的观点,对批判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作出了贡献。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同时又扬弃了它的思辨性质,从而把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看作是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无限的前进过程并不是同一个东西的永恒的重复,“而是发展,前进或后退,因而成为必然的运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5页),它是以物质既不能创造又不可消灭和物质运动总是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永恒过程为内容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有限和无限是物质世界中存在的客观矛盾,是物质的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辩证联系。因此,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对立的统一。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不能脱离有限而独立存在。物质世界就其整体而言,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它却是由无数具体物质客体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物质的无限性总是和具体物质客体的有限性相联结。有限并不存在于无限之外,它是构成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着无限,有限体现着无限。有限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们生生灭灭的无穷链条,本身就是物质无限性的表现形式。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任何一个物质客体中。每一物质客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之内,具有有限性,但它又有着变化和发展的无限能力,有着内部和外部无数联系以及不可穷尽的特征和结构层次,这又是它的无限性。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原理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人们是通过有限认识去把握无限的,各门科学就是通过有限的、相对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逐步地揭示出物质世界中无限的、绝对的东西,在广度和深度上逐步地去把握无限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无限与有限的关系也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列宁指出:“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同一个世界的部分、阶段。”(《列宁全集》第55卷第887页)在人们认识过程中,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思维的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辩证法。如果片面地强调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就会把无限和有限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不可知论的观点。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