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慎罚 中国古代哲学用语。《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认为治民既应明尚德政,又要慎施刑罚,包括:不能欺侮无依无靠的人,任用当应任用的人,尊敬当应尊敬的人,处罚当应处罚的人。认为量刑处罚要考虑犯罪的动机和悔罪态度,罪虽大,但非故犯,且知悔改,“时乃不可杀”;罪虽小,但明知故犯,且不知悔改,“乃不可不杀”。至于“不孝不友”的“元恶大憝”者,则定要“刑兹无赦”。实际上提出了“宽猛相济”、“文武并用”的统治原则,为后来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战国末荀子谓:“治之理,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荀子·成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