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 no desires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用语。指达到对一切外物都无欲望的状态。毕达哥拉斯发挥原始宗教的苦行观点,最早提出清心寡欲、苦行反省的修养方法,以达到忘我的无欲境界。苏格拉底从理论上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人不要去追求感官快乐和财富,而多关注自己灵魂;要求人们放弃欲望,按神的训示行事。承袭苏格拉底学说的昔尼克派认为美德是自足的,“无欲是神圣的”。柏拉图则把肉体欲望看作是灵魂的枷锁,主张去除欲望,放弃一切现世享乐和利益,以求来世灵魂进入神的不朽世界。斯多亚派把肉体看作是囚禁灵魂的监狱,是灵魂的沉重的负担;认为善在于灵魂的完善,主张放弃一切欲望去追求神,甚至以自杀来摆脱欲望的困扰,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后成为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伦理原则的直接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