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概念的必然性 英 necessity without concept;德 Notwendigkeit ohne Begriff 德国康德用语。指从情状上对美的特性的分析和概括。为鉴赏判断规定的第四个要点。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康德认为,审美快感不依赖概念,不具有从概念上来推论的客观必然性,也不具有实践道德的必然性;但审美判断又确实具有一种一切人赞同的必然性,即主观赞同的必然性,亦称为“范式”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人们普遍具有的“共通感”,它“是从我们的认识诸能力的自由活动来的结果”,表现为“只通过情感而不是通过概念,但仍然普遍有效地规定着何物令人愉快,何物令人不愉快”。这种共通感是知识和情感能够普遍传达的必要条件,使鉴赏判断超越私人的感情,而具有“范例的有效性”。由此康德总结出美的第四个契机:“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底对象。”“无概念的必然性”与其他三个契机一起构成了康德关于美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论,在美学史上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