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方以智
类别 哲学
释义 方以智     1611—1671

明清之际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人“主盟复社”,以文章誉望动天下。崇祯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受魏忠贤余党阮大铖诬陷,辗转浙江、福建,至广州。明亡后,改名吴石公,别号愚道人。南明桂王即位,任少詹事、翰林院讲学士、数召为东阁大学士,固辞不就。后因避清兵搜捕,出家为僧,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大师等。学识渊博,“凡天文、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桐城耆旧传·方以智传》)。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主张分学术为“质测”与“通幾”,认为“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通幾,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通雅·文章薪火》)提出“质测即藏通幾”(《物理小识·自序》),自然科学中即包含哲学。认为西学“详于质测,而拙于通幾”,反对理学家排除质测而空谈通幾,“竟扫质测而冒举通幾”(同上)。哲学上提出“火”一元论的宇宙观。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的“火”,因而提出“满空皆火”或“弥空皆火”的命题。将世界的本源归之于具体的物质元素,并把“火”与“气”等同起来,“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物理小识》卷一)。又说“火与气,一也”,“凡运动皆火之为也”(同上)。“物物之生机皆火也。火具生物、化物、照物之用”(《药地炮庄·养生主评》)。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之所以永恒运动着,都是“火”的作用的结果。已猜测到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火之为”之所以构成天地万物“恒动”的原因,乃是由于“火”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火”自身包含着两个对立面:“君火”和“相火”或“文火”和“武火”。“试看天道变化,一寒一暑,炮制火候,一武一文”(《语录》卷二)。提出“合二而一”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合理命题。认为“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东西均·三征》),“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凡相因者皆极相反”(《东西均·反因》)。批评历史上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一种是“丧二求一”,即抹煞和否认事物的对立和矛盾(“二”)而去追求抽象的“一”;另一种是“执二迷一”,只承认对立而不讲统一。认为“丧二求一,头上安头;执二迷一,斩头求活”(《药地炮庄·齐物论评》)。批评“合同异”(“丧二求一”)和“离坚白”(“执二迷一”)各持一个极端,都是错误的。以素朴的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事物的对立和统一,提出“相夺互通”的命题,认为“相害者乃并育也,相悖者乃并行也”(《东西均·公符》)。曾举例说:“人身之水、火交则生,不交则病,可不谓相因乎?行路者,进一跬,舍一跬,则一步亦相反也”(《东西均·反因》),说明事物是“相夺互通”、“相反相因”的。认识论上提出“以实事征实理,以后理征前理”(《东西均·扩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反对迷信古人,认为“古今以智相积”,“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古人有让后人者”(《通雅·音义杂论考古通说》)。主张“学天地”,“人在此天地间,则学习天地而已”(《东西均·奇庸》),把自然科学看作一生研究的学问。为穷“大物理”(指社会科学)进行大量考证研究,“函雅故,通古今”全面掌握材料,并运用枚举归纳和类比归纳方法。将惠施与公孙龙的名辩方法加以区别,指出公孙龙“翻名实以破人”,是通过名实关系分析去驳倒对方,惠施则通过历物的方法而“穷大理”。他对先秦名辩诸家的评语,往往与前人不合,表现出通古今而不泥于古的治学方法。著作宏富,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等,1988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已陆续出版《方以智全书》。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6 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