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新拉马克学说
类别 哲学
释义 新拉马克学说     neo-Lamarckian theory

亦称“新拉马克主义”。生物进化学说之一。继承和发展拉马克学说的生物进化理论。由英国斯宾塞在《生物学原理》(1864—1867)中提出并作了系统论述。他认为变异是定向的,生物通过获得性状的遗传而进化,否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1884年,美国生物学家巴卡德(A . S . Packard)首创“新拉马克主义”一词。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的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 1840—1897)、法国的唐得克(F. Dantec)、德拉吉(Yves Delage, 1854—1920)、波尼埃(G. Bonnier)等。他们对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作了进一步阐发。科普把变异分为理论的变异和动作的变异两类,理论的变异由环境的影响直接促成,动作的变异也与环境有关,但特别与使用或不使用相关。他从用进废退原理出发,强调动作的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唐得克从生物化学结构的变化来论证获得性状遗传。他认为获得性遗传,必然影响生物内部的化学结构,即他的所谓生物单位,包括分子结构、胶体结构和细胞结构。新拉马克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使拉马克的学说趋向极端的倾向,“机械拉马克主义”把外界环境的作用绝对化,认为环境直接地、不经过选择地作用于机体;“心灵拉马克主义”则无限夸大欲望、内在感觉之类的作用,断言进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思维”。新拉马克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等地流行一时后即很快衰落。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6: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