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移情理论Hofman’s tranference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M.L.霍夫曼提出的一种移情理论。共包括三部分:(1)移情的唤起成分,即对别人的情绪共鸣的唤起。至少有五种模式:一是新生儿所具有的,听到别的婴儿哭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共鸣;二是婴幼儿因身体不适而引起的求助保姆抚摸的情绪状态;三是由别人的痛苦和愉快,唤起自己过去的痛苦或愉快的体验;四是从别人在发生某种情绪时不同的骨骼肌和面部肌肉活动的情况来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五是想像自己在遇到某种痛苦的刺激时将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产生某种情感。这是最高水平移情发展的模式。(2)移情的认知成分,即移情者对自己情感产生的源泉以及对别人情感的辨识和认知。他认为,一个认知发展良好的人,似乎更能理解别人或其他团体的处境,从而做出助人的行为;如果能够认识到由于自己的行为引入别人的痛苦的话,则对于自己的行为更能进行自我批评或自我责备,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内疚感,从而促发自己做出检查和改变价值观。(3)移情的动机成分,即移情具有使人做出道德行为的动力作用,做出利他行为。他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或通过自己的行为减轻或消除别人的痛苦等。这一理论还进一步阐述了移情与道德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