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审美注意中的兴趣interest of theappreciative attention in reading
阅读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熟悉而又陌生”是美育心理中引起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注意常由客观刺激物的新异性和对比中的强度、活动性所引起,这是视听艺术所擅长的。但是用文字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却没有这种直观条件。引起注意的主观原因是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知识经验等。兴趣在文学欣赏中是引起注意的主要因素。兴趣不是靠噱头,而是靠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就读者来说就是熟悉而又陌生,形象伴随着情感。正因为“似曾相识”,才能唤醒读者的认知结构或原有知识经验,勾起旧情,把相应的表象调入短时记忆流程,引起注意和兴趣。又因“人生面不熟”,唤起了好奇心,才能引起进一步的注意。正是这种探奇寻胜的兴趣,把刚调出来的表象按作品的指引塑造成新的形象,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审美的愉悦,使得审美心理进程流畅进行,引起共鸣,直到陶情冶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几件事物都是读者熟悉的,但光和影有了旋律如同名曲,这却是陌生的。这就引起了读者注意的兴趣,不仅对月色而且对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兴趣,集中了注意,想像与情感体验也由此而生,进入了审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