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审美想像appreciative imagination inreading
阅读审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现象。读者从作品中所能直接初步感知到的艺术形象只是文字符号,但是读者需要得到可感形象。这就得靠语言文字唤醒表象、联想,进而主要通过想像,化冰冷的文字为动情的画面。惟有想像才是推动阅读审美过程中美感与受感染教育的实在力量。审美想像有其特点:(1)科学想像具有抽象性,审美想像却必有明晰的形象性,有丰富的细节以构成鲜明的形象。(2)科学想像要求客观推理,审美想像却需要主观的体验,具有情感性。体验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大致上包括情思和性格。伴随体验的审美想像需要激情。读高尔基的《海燕》,需要的不是闪电为何不能击伤海燕的电流图像,而是海燕与雷鸣电闪搏斗的壮丽情景、无畏的性格和壮志豪情,这是一类人格化动情的想像。想像的情感性使审美想像具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并且推动着想像的展开。(3)科学想像的真理价值要靠实践来检验,审美想像则有更充分的虚构的自由而不影响其审美价值,并且惟有如此,才能达到经验所不能企及的新的审美境界。想像越丰富自由,审美价值也越高,也就越能强化美育。(4)科学想像要求揭示共性本质,审美想像则要求体现个性特征。个性特色越鲜明,审美价值越高,越具有不可替代性。阅读审美要获得好的美育效果,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地进行联想和想像。第一,要对文学形象进行正确的感受和理解;第二,要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要把文学形象和自身联系起来,要进入情境;第三,要进行再创造,而且要能突破常模定势、以求异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想像。这一切又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来指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