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
以改变适应不良性认知从而促使心理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好转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同行为治疗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重视异常行为的矫正,更重视病人认知和态度的重要性。同精神分析治疗的区别在于,它重视意识过程中的事件而不是潜意识。认知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反应的中介。异常行为和情绪反应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师的任务是找出这些错误认知,并向病人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检验这些认知错误并加以矫正,由此引起心理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的好转。认知治疗历史不长,早期作者以阿德勒最著名,20世纪50年代中期艾里斯(Ellis,A.)创造理性情绪治疗,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贝克(Beck,A.T.)对抑郁症认知歪曲和认知治疗的研究与麦生保(Meichen-baum,D.)创造了自我指导训练方法,认知治疗取得了迅速发展。研究证实,认知治疗的疗效高于传统的精神分析,也高于行为治疗,在对抑郁症治疗中认知治疗与三环抗抑郁剂相当或略高。认知治疗也常结合应用某些行为技术。主要方法有: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戈得夫雷特(Goldfried,M.R.)的系统性理性重建(systematic rational restructuring)、贝克的认知治疗、麦生保的自我指导训练和应激接种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