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1)人类智力活动能力之一,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mdike,E.L.)提出。他把人类智力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社会智力,即了解他人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二是具体智力,亦称机械智力,即了解事物、应用机械技术和科学能力;三是抽象智力,即了解和应用文字或数学符号的能力。他认为政治人员、销售人员应有较高的社会智力,技术人员应有较高的机械智力,教师、文人和科学家应有较高的抽象能力。(2)人的情绪智能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H.,1983,1993)提出多元智力论,其中包括以言语为主题的智力、空间操作智力、社会智力(类似于情绪智能,如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Salovey,P.)和梅耶(Mayer,J.D.)首次提出情绪智能概念,他们把它界定为人评价、表达、调节和运用情绪的能力。1993年他们又把情绪智能界定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即区分与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考的能力。1995年高尔曼(Goleman,D.)把情绪智能视为“生活智慧”,即日常生活中自知、自控、热情、坚持、社交技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社会智力强调智力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但因社会智力与其他智力难以区分,并把它视为单独的智力似乎缺乏可靠性,更不易于量化,故持异议者认为用情绪智能s取代社会智力或许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