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因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 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和狭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作性的带有哮喘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按照病因,可以将此病分成两类。一类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另一类缺乏免疫学证据。在这两类哮喘中,心理因素均可起重要作用。临床观察证实,心理刺激可以触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恐惧、疼痛和愤怒等情绪都可引起哮喘发作。麦克德孟特(McDermot,N.T.)等的调查发现,74%的哮喘病人有情绪因素,40%的人报告其首次发病是以情绪事件为先导的。实验室研究证实,某些病人只有在接触过敏原后发病,另一些病人的哮喘发作只出现于心理刺激之后,还有一些病人只有当过敏原与心理刺激同时出现时才发作。此病也有习得的成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父母的过分关注和照顾可以对儿童的喘息症状起强化作用,从而使儿童“学会”哮喘或增加哮喘发作的频度。此病可条件反射式地被引出,对花粉过敏的病人见到纸或塑料花后也会出现发作症状。心理动力学家将此病看作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认为童年时代母子关系的冲突是此病的根源;哮喘患者的喘息实际上是儿童要求帮助的“哭泣”。患者的心理冲突与人格特点包括:童年期受到不一贯的母爱,担心与亲人分离,害怕自己会对亲人表露敌意;依赖性强,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保护。心理测验发现,患者的父母具有神经质倾向。心理因素诱发和加剧此病,主要通过两条可能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自主神经的活动,即加强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或者降低肺和支气管的β2交感神经的活动。第二条途径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免疫功能与自主神经功能。此病的心理治疗重点在于帮助病人疏泄不良情绪反应、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增强对应激的应对或耐受力;可选用针对病人情绪问题的各类疏泄疗法, 以及行为疗法、气功和呼吸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