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cybernetics
自动控制、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其原理是由美国科学家维纳(Weiner, N.)于1948年根据动物和机器工作的共同原理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自动控制系统如何根据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运动。其中心的概念是反馈, 即自动控制系统把自己活动的结果作为信息的新的调节部分反馈到控制的机构中。40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除了研究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数学基础的一般控制论和数学控制论外,又发展出了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等应用领域。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心理学、仿生学等有广泛的联系。第一个用这一原理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维斯(Powers, W.T.)。此后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这一原理不仅可以解释人体的生理上的自动调节,而且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领域。把反馈作用作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机制,可加深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理解。但是,只用这种原理能否解释人的所有复杂心理和行为,信息反馈能否代替人的“意愿”和“目的”的概念,在心理学家中仍然有着激烈的争论。实际上,企图只用控制论的概念来解释人的高级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忽视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还原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