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内分泌学psychoendocrinology
亦称“精神内泌学”,指研究内分泌系统与个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先驱者A.A.贝托尔德早在1849年做的小公鸡睾丸切除的实验表明,小公鸡的鸡冠和距停止生长,不再鸣啼,也不再追求母鸡。随着内分泌学、脑与垂体关系的解剖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心理内分泌学也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50年代末逐渐兴盛起来。其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内分泌激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例如内分泌与学习和记忆、知觉、动机、情绪、饮食、生殖、睡眠、攻击以及其他应对紧急事故的行为有无关系。二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内分泌的影响,例如,单独饲养见不到雄斑鸠的雌黄斑鸠不会产卵,它的卵巢需要有雄斑鸠求婚的刺激才能发育。要斑鸠产卵和育雏,需要将一雌一雄放在一起饲养。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某些内分泌(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与某些行为之间的协变关系;弄清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查明内分泌与行为间关系的变化因素;认清内分泌系统对动物和人适应环境和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