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Freud’s theory ofpersonality

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它既反映了弗洛伊德思想的主旨——潜意识和性欲的发展,又表现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点——本能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早期,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地形学”,主张人的心灵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意识(表层)等三个层次所构成。(1)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他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征是非理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无时间性、不可知性。这些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具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总要按照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2)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 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3)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反对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而非主要的部分。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但是,意识同外部联系,与其同机体内部环境联系相比,既要受较多条件的限制,又距离比较远些,所以,不仅潜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归根到底,还是先天的本能、抑而未发的欲望所决定的。晚期,他在《自我与本能》(1923) 一书中对此做了修订,提出了“人格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所构成。(1)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2)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适当满足。自我常常是“三个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仆人。(3)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关系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人格障碍甚至神经症。这一人格学说,把人视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夸大了人性与兽性的联系和潜意识的作用,贬低了人的社会性和有意识心理的主导意义,这是错误的,但它强调人格的内在层次性、动力性和发展性,否认人格的单维结构、无冲突的平面存在的思想,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