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学习联想-反射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学习联想-反射理论

学习联想-反射理论associationreflextheory of learning

也称“S-R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想或条件反应的过程。桑代克于1898年根据对动物的实验研究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为了解释试误现象,他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论”,即学习就是刺激同反应间联结的形成。他还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特别强调效果律。根据这条规律,在同一的刺激情境下可能有若干个反应,如果某种反应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那么联结的力量就增强;当某种反应伴随着烦恼时,联结的力量就削弱。这是联想-反射理论的开始。以后,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把所有的行为都用刺激反应的结合作为基本单位加以说明,从而提倡“行为主义”。这时,他引入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研究和别赫捷列夫的思想,用条件作用的原理解释一切学习行为,并提出了频因律和近因律。格施里也应用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解释日常行为,但他提出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在时间上的接近是学习的基本规律。他特别重视根据运动所产生的肌肉感觉刺激的作用。新行为主义者赫尔提出了动因-减低说,提出有关中介变量的体系,其中举出习惯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他还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结合的形成不单纯是由于时间上的接近,而主要是由于在反应之后所伴随的强化。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说,他把条件反射分为两种类型:刺激型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他把大多数人的行为或学习都看成是操作。他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某一特定反应,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他指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23: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