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攻击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攻击】
 


拼译:aggression
 


①一译“攻击性”、“侵犯”。个体试图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的心理或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种心理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如愤怒、激动、敌意等;也可以表现为攻击行为。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前者旨在使对方遭受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后者旨在借攻击获得其预谋的利益,而不在于侵害受攻击者。根据其表现方式可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种。直接攻击指直接侵害引起挫折体验和愤怒情绪的对象。间接攻击指个体受挫后不是直接攻击挫折来源(人或事物)而是攻击挫折来源之外的其他对象。根据个体的人格特征可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因具有易于引发攻击的人格特质而产生的攻击。状态性攻击是指一般与人格特质无关的、暂时的、持续时间不长的攻击,其持续时间与被激怒的强度有关:被激怒的强度越强,持续的时间越长。不同理论对攻击有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本能;阿德勒认为,攻击是人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多拉德和N.E.米勒认为,攻击是个体追求目标的动机性行为受到挫折表现出的强烈反应;班杜拉则认为,攻击是社会模仿学习的结果。②动物为保护自己或保卫食源、水源、配偶及领地或住所等资源对人类或其他动物表现出的伤害性甚至杀伤性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和物种的特异性。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而且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类型越多。其种类有:(1)猎食性攻击。大多发生在捕食动物物种之间,其生物功能是争夺食物。许多习性学家认为这种行为不是一种真正的攻击,而是一种出于本性的搜集食物反应。(2)种内同性间攻击。如争取异性和占领或保卫领地等的行为。这类攻击行为与生殖有关。(3)惧怕、挫折或疼痛引起的攻击。这实质是防御性行为,可以发生在种间,也可以发生在种内。(4)母性攻击。其他动物对一雌性动物的幼仔作出威胁性姿态或靠近它们时,该雌性动物作出的任何类似攻击的反应。属于保护子代的行为。(5)种内异性间攻击。主要是与性行为有关的攻击,如雄性攻击拒绝接受它的雌性,雌性攻击强迫它的雄性。(6)失控症状的攻击。由脑的局部神经元的异常活动触发的攻击行为。(7)工具性攻击。作为获得奖赏手段的攻击行为,在人类表现最为突出。许多动物都有特殊的攻击武器,如鹿、羚、羊、黄牛等的犄角,大多攻击对方身体上被保护的部位,如大角羊相互用犄角猛烈顶撞,它们的头颅骨都特别厚并有浓密的毛发覆盖。动物的攻击行为模式首先由种族遗传的。其次激素等生理因素也参与发动攻击行为。攻击的强弱还与动物生活的生态环境有关,有两种在演化上相近的硬骨鱼都强烈地保护自己的领地,但因各自生态环境不同表现就不同。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4 14: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