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我遇到个相亲对象多次退婚还被指不正经,这是咋回事啊?
类别 情感咨询
内容

我最近相亲遇到个挺让人困惑的事儿。这个相亲对象听说退婚好多次了,还被人指不正经。后来我了解到她童年好像挺苦的,我就很纳闷,这和她退婚多次有啥关系呢?她同事也说她不正经,不知道是不是受家庭影响。而且听说她还常因小事退婚,我实在想不明白,童年苦和因小事退婚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到底是咋造成的呀?我现在就想弄清楚她退婚多次和风评差的原因,大家快帮我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去调查呢?

你的困惑其实涉及到“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以及“如何理性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状态”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先从心理学角度拆解“童年苦与频繁因小事退婚”的关联,再聊聊该如何更客观地了解对方,避免被传闻带偏。

一、童年不幸可能如何影响婚恋中的“退婚行为”?

童年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情感滋养是否充足)会深刻塑造一个人的安全感、依恋模式、情绪应对方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亲密关系中的决策。具体来说,可能有这些关联:

  • 安全感缺失:用“主动退婚”防御“被抛弃”

    童年苦(比如被忽视、父母关系不稳定、频繁更换抚养环境等)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缺乏“关系是稳定的”“自己是值得被坚定选择的”信念。进入婚恋关系后,一旦遇到小事(比如对方某次回复消息慢了、意见不合、甚至只是感受到一点“不被重视”的细节),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为“这段关系要散了”“对方其实不够爱我”。

    这时,“主动提退婚”就成了一种防御:“与其等你抛弃我,不如我先结束,这样我就不会再受伤了。” 他们看似在“因小事翻脸”,其实是在用极端方式保护自己——因为童年的经历让他们相信“关系随时会崩塌”,小事只是触发了他们内心的“灾难预警”。

  • 没学会“处理冲突”,只能用“逃避”解决问题

    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解决矛盾”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往往是在童年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如果父母遇到分歧时会沟通、妥协,孩子就会知道“有矛盾不可怕,能一起解决”;但如果童年时,家庭中充满争吵、冷战,或者“有问题就回避”,孩子可能会认为“冲突是危险的,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关系破裂”。

    所以当婚恋中出现“小事”(本质是轻微冲突),他们没有能力应对,只能选择最熟悉的方式——“退婚”,以此彻底逃避冲突。

  • 自我价值感低,对“关系的期待”拧巴

    童年缺爱的人,可能既极度渴望被爱,又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稳定的关系”。他们对伴侣的期待可能很矛盾:既希望对方无条件包容自己,又会因为对方的一点“不完美”(比如某次没顺自己的意)而推翻所有好感,觉得“果然没人能真正接纳我”;或者,当关系稍微靠近,他们会突然恐慌“我不值得他对我这么好,这段关系肯定长不了”,进而主动推开。

    这种拧巴的心态,会让他们在关系中反复拉扯,小事就可能成为“验证自己不配被爱的证据”,最终选择退婚。

二、“风评差”可能是怎么来的?

同事说她“不正经”,大概率是因为她的行为模式不被周围人理解:比如频繁退婚、在关系中表现出忽冷忽热、或者面对异性时的边界感和普通人不同(可能是过度疏离,也可能是因缺爱而容易对他人的示好产生依赖,被误解为“随便”)。

这些行为本质上可能是她内心不安的外在表现,但外人往往不会深究背后的原因,只会用“不正经”“难搞”来简单概括——这其实是对“异于常态的行为”的标签化解读,未必是事实。

三、该怎么“调查”?重点是“观察+真诚沟通”,而非打听传闻

如果你对她仍有兴趣,想弄清楚真实情况,最忌讳的是“通过别人的评价下结论”,因为传闻会自带偏见。更理性的方式是:

  1. 先放下“预设”,观察她在相处中的真实状态

    传闻是“别人的解读”,但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比如:

    • 她和你相处时,是否容易因为小事敏感?(比如你随口说一句话,她是否会过度反应?)
    • 她谈论过去的感情时,是抱怨对方不好,还是会提到自己当时的感受(比如“那时候我觉得他不够在意我,就很慌”)?
    • 她对“婚姻”的看法是什么?是期待稳定,还是透露出“觉得婚姻不可靠”的犹豫?

      这些细节比传闻更能反映她的真实状态。

  2. 用“分享自己”引导她“谈论过去”,而非直接追问“你为什么退婚”

    直接问“你童年是不是很苦?”“你为什么退婚那么多次?”会很冒犯,也可能让她产生防备。可以试试先主动暴露自己的脆弱,比如:“我其实对感情有点慢热,以前也因为不会表达错过一些人,感觉处理亲密关系挺难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

    当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安全,可能会愿意说更多。如果她提到过去的经历,可以接着问:“那时候一定很难吧?现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想呢?” 重点不是“挖隐私”,而是理解她“面对问题时的心理逻辑”。

  3. 想清楚:你在意的是“她的过去”,还是“你们能否好好相处”?

    就算知道了她退婚的原因,最终还是要回到“你们是否适合”这个核心。比如:如果她确实因为童年经历容易敏感、回避冲突,你能否接纳这种模式?你有足够的耐心陪她慢慢调整吗?反过来,她是否愿意为了关系尝试改变?

    比起“调查原因”,更重要的是判断“你们的相处是否让彼此舒服”“你们是否有一起面对问题的可能”。

最后想说: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深层逻辑,童年经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标签”。有人会被童年创伤困住,也有人会在成长中慢慢修复。与其纠结“她为什么这样”,不如先搞清楚“你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她,以及你们是否有共同走下去的动力”。如果相处中始终感到困惑或不适,及时止损也未必是坏事——毕竟,相亲的意义本就是“找到彼此合适的人”,而不是“破解一个人的过去”。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