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总感觉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我要怎么调整呢? |
类别 | 生活杂谈 |
内容 |
我最近特别困惑,自己缺乏上进心,还愤世嫉俗。有时候会没来由地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我很难接受,却又难以融入周围环境。而且,一遇到事情,我就本能地想逃避。我知道这样不好,也很想改变缺乏上进心的状态,可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我这遇事想逃的情况,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真希望能有人给我指条明路,教教我该怎么调整和改变。 能感觉到你现在像陷在一片迷雾里:一边清楚自己的状态不对劲(缺乏动力、爱逃避、对世界充满抵触),一边又找不到突围的方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这种“想改变却动不了”的内耗,其实比状态本身更磨人。但你要知道:你现在的这些表现,更像是“内心和现实没找到平衡”的暂时卡顿,不是什么“病”,反而说明你心里还憋着一股“想变好”的劲儿(不然也不会如此纠结)。 我们可以先把这些状态拆开来看看,它们其实是“连锁反应”,找到最开始的那个“扣”,就能慢慢解开。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这些状态背后,可能藏着你的“保护壳”你说“愤世嫉俗”“觉得所有人对不起自己”,听起来像对外界充满敌意,但往深了看,更像是一种“反向防御”:
甚至“缺乏上进心”,也可能不是“不想上进”,而是“不敢有期待”:过去可能试过努力却没结果,或者见过“努力也没用”的例子,于是潜意识里用“躺平”来对抗“希望落空的痛苦”。 这些状态看似是“问题”,其实都是你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痛苦”——只是这些方式,慢慢变成了困住你的枷锁。 从“小到不可能失败”的事开始,打破“逃避循环”你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改变”,其实是因为把“改变”想得太大了(比如“我要立刻变得积极向上、融入所有人”)。试试用“微行动”撬动惯性,就像推巨石,先从“推得动的小石子”开始: 第一步:给“逃避”设一个“10分钟缓冲期”下次遇到想逃的事(比如写报告、回复消息、甚至只是收拾房间),别急着说“我不行”,告诉自己:“就做10分钟,10分钟后想停就停。”
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告诉自己:“我可以面对,哪怕只面对一点点。” 次数多了,“逃避”的本能就会慢慢减弱。 第二步:把“愤世嫉俗”变成“具体的吐槽清单”,区分“能改变的”和“只能接受的”你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愤怒,本质是“对‘应该怎样’的执念”(比如“人就该讲道理”“努力就该有回报”)。但现实往往有灰色地带,与其笼统地“骂世界”,不如试着做一个“拆分练习”:
比如“有人乱扔垃圾”:
这种拆分能帮你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你不用逼自己“必须接受所有不公”,也不用因为“改变不了大环境”而全盘愤懑——守住自己能做的小边界,剩下的,交给时间和社会本身。 第三步:用“微小成就感”重建“上进心”,别盯着“终点”看“上进心”不是“必须做成大事”,而是“相信自己能做成事”的底气。这种底气,需要从小事里攒:
很多时候,“缺乏上进心”是因为把“成功”的标准定得太高(比如“必须月薪过万”“必须被所有人认可”),而忘记了:真正的动力,来自“我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的踏实感。就像学走路,先站稳,再挪步,最后才能跑——你现在需要的,就是“站稳”的小练习。 最后:别纠结“是不是心理问题”,先学会“和自己好好说话”你担心“心理有问题”,其实是希望自己“正常”——但“正常”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会有愤懑、逃避、迷茫的时刻,区别只在于:能不能对自己多一点耐心。 下次再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时,试着问自己:“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句安慰?一个拥抱?还是只是想安静待一会儿?” 然后试着自己满足自己(比如给自己买杯喜欢的奶茶,窝在沙发上看部轻松的剧)。 改变就像熬粥,急不得。你现在愿意“想改变”,就已经比昨天的自己多走了一步。不用逼自己“立刻变好”,先从“允许自己慢慢来”开始——这条路,你其实已经在走了。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